-
【2022年光明区招商】光明区:科技创新驱动 打造环科学城产业带
光明区:科技创新驱动 打造环科学城产业带 一、创新平台集聚:科学城建设提速 深圳光明区围绕光明科学城,加快科研平台布局,2022 年启动科研平台跨越工程,建设脑解析与脑模拟、合成生物研究等大科学装置,总投资超 200 亿元。深圳湾实验室光明基地已吸引 10 个院士团队入驻,开展肿瘤免疫治疗等前沿研究。 二、科研经济模式探索:“中央创新 + 圈层创业” 打造环大科学装置产业带,以科学城为核心,向外辐射建设创业园区。例如,光明科学城周边规划建设 10 个产业园,重点发展脑科学、合成生物等未来产业,2022 年引进相关企业 30 家,形成 “基础研究 — 应用研发 — 成果转化” 生态链。 三、政策支持:全周期科技服务 研发补贴 对企业联合大科学装置开展的研发项目,给予最高 500 万元补贴,2022 年首批支持项目 20 个,带动企业研发投入超 2 亿元。 人才政策 出台 “光明人才计划”,对顶尖团队给予最高 1 亿元资助,建设人才房 2000 套,租金低于市场价 30%,2022 年引进高层次人才 200 名。 四、产业协同:与周边区域联动 光明区与东莞松山湖、惠州潼湖生态智慧区建立产业协同机制,2022 年联合举办科技成果对接会,促成合作项目 50 个,涉及金额超 100 亿元。同时,对接香港科技大学、澳门大学等高校,建设跨境研发中心,推动大湾区科技创新资源共享。
2022-02-11
-
【2022年汕头招商】汕头:“工改工” 激活产业空间 五年打造五万亩新型园区
汕头:“工改工” 激活产业空间 五年打造五万亩新型园区 一、“工改工” 战略启动:破解土地瓶颈 2022 年 2 月,汕头市召开 “工改工” 现场动员大会,提出五年内完成 5 万亩低效工业用地改造,2022 年目标为 6000 亩,旨在通过盘活存量土地,为 “工业立市、产业强市” 提供空间支撑。汕头市政府出台《推进 “工改工”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》,从财政奖励、土地政策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支持。 二、政策创新:全链条激励与土地赋能 财政激励机制 市级给予各区 1000 万元启动资金,对拆除重建类项目实行梯度奖励,每亩最高支持 20 万元。例如,龙湖区某旧工业园区改造项目获奖励资金 500 万元,改造后容积率从 0.6 提升至 2.5,吸引 20 家智能装备企业入驻,年产值预计增长 300%。 土地政策突破 创新 13 项土地政策,包括放宽准入门槛、允许土地使用权分割转让、延长土地使用年限等。潮阳区某纺织园区通过 “整合改造” 政策,将分散的低效用地整合为连片产业用地,引进自动化生产线,生产效率提升 40%,用地成本降低 25%。 三、典型案例:产业升级与效益显现 金平区智慧产业园项目 该项目原为老旧工业区,占地面积 200 亩,改造后建成 5 栋高标准厂房,引入机器人制造、电子信息等企业 15 家。通过 “工改工”,土地产出率从原每亩 50 万元提升至 300 万元,年税收增长 5 倍,成为粤东地区产业升级标杆。 澄海区玩具产业集聚区 针对澄海玩具产业 “小散弱” 现状,实施 “工改工” 后,建成 10 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,配套研发设计、检测认证等公共服务平台,吸引 30 家玩具企业入驻,形成 “研发 — 生产 — 销售” 产业链,产品出口额增长 20%。 四、实施路径与未来规划 汕头建立 “政府引导、市场运作、村企合作” 机制,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改造,2022 年首批推出 10 个试点项目,吸引投资超 50 亿元。未来将重点打造澄海玩具、金平智能制造、龙湖生物医药等产业集聚区,预计五年内新增工业产值超 1000 亿元,带动就业超 10 万人。
2022-02-11
-
【2022年佛山招商】佛山市:五区竞逐 高质量发展再出发
佛山市:五区竞逐 高质量发展再出发 一、评价体系:多维指标引领发展 佛山市委十三届二次全会发布 2021 年五区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结果,涵盖 GDP、财政收入、招商引资、高新技术企业等 12 项指标。顺德区以产业升级、创新驱动等优势位列第一,南海区、禅城区分列第二、第三,评价结果成为激励区域发展的 “指挥棒”。 二、激励机制:真金白银激发活力 市财政安排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激励资金,对排名靠前的区给予专项奖励。顺德区获奖励资金 3 亿元,用于支持村级工业园改造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;南海区获 2.5 亿元,重点投向里水电子信息产业园建设。激励资金实行 “项目化” 管理,确保用于实体经济和民生领域。 三、区域策略:差异化发展路径 各区立足特色制定发展策略:顺德区聚焦数字经济和总部经济,2021 年引进世界 500 强区域总部 3 家;南海区打造 “两高四新” 产业集群(高技术制造业、高品质服务业、新能源、新材料、新一代电子信息、新型生物医药),新增高新技术企业 400 家;禅城区以 “城市更新 + 文旅融合” 提升城市能级,岭南天地商圈年产值突破 200 亿元。 四、未来展望:协同共进再攀高峰 佛山提出 “十四五” 期间五区 GDP 均突破千亿元的目标,通过 “一区一园一主业” 推动协同发展。2022 年,计划安排激励资金超 10 亿元,重点支持各区产业链补链强链、创新平台建设和民生项目,力争形成 “龙头带动、特色鲜明、协同高效” 的区域发展格局。
2022-02-11
-
【2022年佛山招商】佛山:1354 亿元项目集中开工 战新产业引领发展
佛山:1354 亿元项目集中开工 战新产业引领发展 一、集中开工:战新产业唱主角 2022 年 2 月,佛山市一季度 102 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,总投资 1354 亿元,其中产业项目 77 项,总投资 747 亿元,占比超 55%。开工仪式主会场设在广东医谷・云东海生命科学园,该项目投资 100 亿元,聚焦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,建成后将引入 500 家企业,预计年产值超 200 亿元。 二、佛北战新产业园:打造先进制造高地 作为全省 7 大大型产业集聚区之一,佛北战新产业园同日开园,规划面积 487 平方公里,重点布局新能源、新材料、智能装备等产业。目前已梳理 134 个重点项目,总投资 2558 亿元,包括瑞浦能源华南生产基地、飞利浦智能机器人全球研发制造基地等。产业园实行 “标准地 + 弹性年限” 供地模式,企业拿地后 3 个月内可开工,审批效率提升 60%。 三、产业结构优化:新兴产业崛起 新能源领域 宁德时代投资 120 亿元的储能电池项目落地佛山,年产 15GWh 储能电池,配套大湾区新能源汽车产业。项目采用智能化生产线,能耗较传统工艺降低 20%,预计 2023 年投产,年产值超 200 亿元。 智能装备领域 大疆创新佛山基地投资 50 亿元,建设无人机研发生产中心,年产无人机 500 万台,70% 出口海外。基地引入自动化装配线,生产效率提升 50%,带动本地配套企业 20 家。 四、投资与增长动能 2021 年佛山 GDP 达 12157 亿元,同比增长 8.3%,工业总产值突破 2.8 万亿元。此次集中开工项目涵盖战略性新兴产业、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,预计拉动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10% 以上,为佛山建设制造业创新高地提供强力支撑。
2022-02-11
-
【2022年光明区招商】光明区:GDP 两位数增长 创新驱动成效显著
光明区:GDP 两位数增长 创新驱动成效显著 一、经济增长突破:工业主导地位凸显 2021 年,深圳光明区 GDP 达 1285.33 亿元,同比增长 12.9%,为 2015 年以来首次 “两位数” 增长。其中,第二产业增加值 875.45 亿元,增长 15%,占 GDP 比重 68.1%,工业主导地位显著。社会用电量和供电量首次突破 100 亿千瓦时,五年增长 45%,反映出产业发展的强劲动力。 二、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:四大工程推进 科技政策落地工程 出台《光明区科技创新激励办法》,对高新技术企业给予最高 500 万元奖励,2021 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 300 家,总数达 1500 家,占规上工业企业比重超 70%。 科研平台跨越工程 光明科学城加快建设,深圳湾实验室光明基地启动运营,聚焦脑科学与类脑智能研究,已引进科研团队 20 个,投入研发经费超 10 亿元。 科研经济提速工程 打造环大科学装置产业带,重点发展合成生物、新材料等未来产业,2021 年合成生物产业产值增长 40%,引进华大基因等龙头企业,形成 “研发 — 中试 — 生产” 链条。 科技生态优化工程 引入深圳技术交易有限公司,2021 年促成技术交易项目 100 个,交易额超 20 亿元。举办光明科学城国际创新论坛,吸引全球 500 名专家参与,提升区域创新影响力。 三、未来展望:科学城引领高质量发展 光明区计划到 2025 年,GDP 突破 2000 亿元,研发投入强度达 5%,建成国际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。当前正加快光明科学城启动区建设,预计 2025 年核心区初步成型,成为大湾区科技创新重要支点。
2022-02-11
-
【2022年佛山招商】佛山:万亿 GDP 背后的产业韧性与创新动力
佛山:万亿 GDP 背后的产业韧性与创新动力 一、经济总量跨越:制造业强市地位稳固 2021 年,佛山市 GDP 达 12157 亿元,同比增长 8.3%,工业总产值 2.8 万亿元,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9.3%,先进制造业占比达 55%。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为 1.7:56.0:42.3,第二产业支撑作用显著,彰显制造业强市本色。 二、招商引资:重大项目激活新动能 2021 年,佛山新引进 10 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 68 个,总投资 1878 亿元,包括瑞浦能源华南基地、飞利浦全球研发制造基地等。这些项目聚焦新能源、智能装备、生物医药等领域,预计达产后新增年产值超 3000 亿元。 三、营商环境:改革激发市场活力 市场主体增长 2021 年新登记市场主体 27.6 万户,同比增长 39.7%,总量达 111.5 万户,平均每 4 人拥有 1 户市场主体,活跃度居全省前列。 审批改革 推行 “一业一证” 改革,覆盖 50 个行业,企业办证时间缩短 60%。例如,餐饮企业 “一业一证” 审批时间从 20 天压缩至 3 天,惠及超 2 万家企业。 四、未来展望:制造业创新高地 佛山提出 “十四五” 期间 GDP 突破 1.5 万亿元,工业总产值达 3.5 万亿元。将重点建设佛北战新产业园,打造 “双十园区”(10 个万亩产业园、10 个千亿级产业集群),力争到 2025 年高新技术企业超 1.5 万家,成为大湾区制造业创新发展标杆。
2022-02-08
-
【2022年广东招商】顺德:工业总产值首破万亿 县域经济标杆再升级
顺德:工业总产值首破万亿 县域经济标杆再升级 一、万亿工业里程碑:制造业大区实力彰显 2021 年,佛山顺德区 GDP 达 4064.38 亿元,工业总产值突破 1.14 万亿元,成为全国首个工业总产值破万亿的市辖区。其中,规上工业增加值 2017.88 亿元,家电、机械装备两大产业产值均超 4000 亿元,美的、格兰仕等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显著。 二、产业升级路径:智能化与全球化 智能制造转型 美的集团投资 50 亿元建设佛山机器人基地,年产工业机器人 5 万台,实现家电生产线自动化率超 90%。格兰仕打造全球首个家电数字化定制工厂,定制化产品占比提升至 30%,订单交付周期缩短 40%。 全球化布局 海信家电集团在顺德设立全球研发中心,年投入研发经费超 20 亿元,产品出口 160 多个国家和地区,2021 年海外营收增长 25%。碧桂园旗下博智林机器人公司研发的建筑机器人已应用于全国 50 个项目,施工效率提升 20%。 三、营商环境与创新生态 政策支持 出台《顺德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》,对智能化改造项目给予最高 1000 万元补贴,2021 年推动 500 家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,生产效率平均提升 25%。 创新平台 建设广东省工业设计城,聚集设计企业 280 家,年设计成果转化产值超 100 亿元。2021 年举办 “省长杯” 工业设计大赛,获奖作品产业化率达 60%。 四、未来目标:先行示范区建设 顺德提出建设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,目标到 2025 年,工业总产值突破 1.5 万亿元,培育 5 家世界 500 强企业,建成国际一流智造中心。当前正推进村级工业园改造,2022 年计划改造 1.5 万亩,释放产业空间 3000 万平方米。
2022-02-08
-
【2022年广东招商】广东:农产品 “12221” 市场体系 激活农业全产业链
广东:农产品 “12221” 市场体系 激活农业全产业链 一、体系构建:从 “产” 到 “销” 的全链条革新 广东省自 2019 年启动农产品 “12221” 市场体系建设,即 “1” 个大数据、“2” 支队伍(采购商、经纪人)、“2” 大市场(产区、销区)、“2” 场活动(采购商进产区、农产品进大市场)、“1” 揽子目标。三年来,该体系已成为带动农业全产业链变革的核心引擎。 二、核心举措与成效 大数据赋能 建设广东农产品大数据平台,整合全省 120 种主要农产品数据,2021 年发布市场行情报告 200 期,指导农户调整种植结构,荔枝、菠萝等品种滞销率下降 30%。 两支队伍培育 组建销区采购商联盟,成员超 2000 家,2021 年组织采购商走进湛江、茂名等产区,促成采购订单超 200 亿元。培育产区经纪人 5 万名,其中梅州金柚经纪人通过电商渠道,带动金柚出口增长 40%。 两大市场拓展 在国内,建立 30 个广东农产品直销中心,2021 年销售额超 500 亿元;在国际,开拓 RCEP 市场,2021 年农产品对 RCEP 成员国出口增长 15%,其中水产品出口额达 120 亿元。 三、典型案例:品牌打造与农民增收 徐闻菠萝 通过 “12221” 体系,徐闻菠萝品牌价值达 143 亿元,2021 年销量增长 25%,农民亩均收入提升至 5000 元。举办 “菠萝的海” 国际旅游文化节,带动旅游收入超 10 亿元。 梅州柚 建立 “梅州柚” 大数据中心,对接拼多多等平台,2021 年线上销量超 50 万吨,价格同比上涨 10%。培育深加工企业 20 家,开发柚子茶、精油等产品,附加值提升 3 倍。 四、未来方向:系统化与协同化 2022 年,广东计划进一步强化 “12221” 体系的系统化、理论化、集成化、协同化,目标打造 10 个百亿级农业品牌,农产品网络零售额突破 1500 亿元,带动全省农民收入增长 8% 以上。
2022-02-08
-
【2022年顺德区招商】顺德:从制造到智造 千亿产业集群升级
顺德:从制造到智造 千亿产业集群升级 一、产业集群优势:家电与装备制造双轮驱动 顺德家电产业产值达 4000 亿元,拥有美的、海信、格兰仕等龙头企业,全球每 10 台微波炉中有 7 台产自顺德。机械装备产业产值 4000 亿元,科达制造、伊之密等企业主导国内陶瓷机械、注塑机市场,市场占有率超 60%。 二、智能化改造:传统产业焕新 灯塔工厂建设 美的微波炉工厂入选全球灯塔工厂,生产效率提升 40%,订单交付周期缩短 56%,成为传统制造业智能化标杆。 工业互联网应用 碧桂园集团旗下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顺德企业 300 家,平均生产成本降低 15%,数字化转型覆盖率提升至 50%。 三、创新生态构建:产学研协同 研发投入 2021 年全区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 3.8%,高于全省平均水平,美的集团研发投入超 100 亿元,专利申请量超 1 万件。 创新平台 建设华南智能机器人创新研究院,2021 年研发出国内首台陶瓷 3D 打印设备,填补行业空白,已应用于蒙娜丽莎等企业。 四、全球化布局:从产品输出到模式输出 顺德企业加速 “走出去”,美的集团在全球设立 35 个研发中心,2021 年海外营收占比超 40%;科达制造在非洲建设陶瓷生产线,带动国产设备出口增长 30%。同时,输出 “顺德智造” 模式,帮助东南亚国家建设家电产业园,实现技术标准与管理经验的全球化推广。
2022-02-08
-
【2022年广东招商】南沙新区:投资增速领跑国家级新区 打造增长极
南沙新区:投资增速领跑国家级新区 打造增长极 一、投资与增长:双轮驱动显担当 2021 年,广州南沙新区固定资产投资突破千亿,达 1042 亿元,同比增长 22.3%,增速位列 19 个国家级新区首位。其中,产业投资增长 58.4%,民间投资增长 58.4%,带动 GDP 实现两位数增长,成为大湾区投资热土。 二、产业投资亮点:现代服务业与工业升级 现代服务业 南沙国际金融岛项目投资超 200 亿元,聚焦金融科技、跨境金融,已引进汇丰、东亚银行等机构,2021 年金融业增加值增长 30%。 先进制造业 广汽丰田新能源汽车项目投资 100 亿元,年产 20 万辆纯电动车,带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产值增长 40%。广东晶科电子芯片项目投产,年产 LED 芯片 120 万片,填补华南地区高端芯片制造空白。 三、改革创新:审批与服务优化 “交地即开工” 4.0 推出豁免审批、“四证联办” 等举措,企业从拿地到开工时间压缩至 3 个月以内。例如,某智能装备项目通过该模式,提前 6 个月投产,节省成本超千万元。 “南沙筹建通” 平台 联动 36 个部门,实现项目引进、审批、建设全流程数字化管理,2021 年服务企业超 500 家,审批效率提升 50%。 四、未来规划:大湾区中心节点 南沙新区计划到 2025 年,固定资产投资突破 1500 亿元,建成大湾区国际航运、金融和科技创新功能的承载区。当前正加快深中通道、明珠湾大桥等基础设施建设,预计 2024 年深中通道通车后,南沙至深圳车程缩短至 30 分钟,进一步强化区域协同。
2022-02-08
有想补充的信息?点我投稿

- 联系我们
- 企业入驻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