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【2022年深圳招商】深圳:245 个重点项目集中启动 2354.7 亿元投资擘画发展蓝图
深圳:245 个重点项目集中启动 2354.7 亿元投资擘画发展蓝图 一、重大项目引领,夯实发展根基 2022 年第一季度,深圳市集中启动 245 个新开工项目,总投资 2354.7 亿元,年度计划投资 443.9 亿元。其中,重大科技和产业项目占比超 40%,包括光明科学城启动区二期、深圳湾实验室坪山中心等,总投资超 900 亿元,聚焦脑科学、材料科学等前沿领域。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涵盖轨道交通、新能源等领域,如深惠城际铁路前海段开工,全长 14.9 公里,总投资 85 亿元,未来将实现深惠半小时通勤。 二、民生项目提质,增进民生福祉 本次新开工项目中,民生项目投资超 500 亿元,占比 21%。深圳中学泥岗校区扩建项目投资 12 亿元,新增学位 3000 个;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二期工程投资 28 亿元,建成后床位达 3000 张,提升公共卫生应急能力。此外,深圳人才安居集团启动 10 个保障性住房项目,建设房源超 2 万套,其中 40% 面向新市民和青年人才,租金低于市场 30%。 三、产业升级加速,培育新动能 在智能制造领域,比亚迪半导体深圳研发中心项目投资 20 亿元,重点研发车规级芯片,预计 2025 年实现量产,填补国内高端芯片空白。在数字经济领域,腾讯 “互联网 +” 未来科技城项目投资 150 亿元,建设人工智能和云计算基地,建成后将集聚研发人员超 1 万人。这些项目将推动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 GDP 比重提升至 40% 以上。 四、服务保障强化,确保项目落地 深圳建立 “重点项目总指挥部” 机制,由市领导牵头协调土地、资金等要素。例如,针对光明科学城项目,创新 “点状供地” 模式,解决科研用地碎片化问题;针对资金需求,推出 “项目贷” 产品,为 245 个项目预授信超 800 亿元。同时,优化审批流程,实现 90% 的项目 “拿地即开工”,平均审批时间压缩至 45 天。
2022-02-18
-
【2022年中山招商】中山:620 亿元项目集中动工 翠亨新区成发展 “强引擎”
中山:620 亿元项目集中动工 翠亨新区成发展 “强引擎” 一、77 个项目集中启动,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2022 年 2 月,中山市举行第一季度重点项目集中动工仪式,77 个项目总投资 620 亿元,涵盖高端制造、生物医药、基础设施等领域。翠亨新区主会场的 “未来之门” 综合体项目投资 150 亿元,规划建设总部经济、科技创新、商务服务等功能区,预计 2025 年建成后年产值超 200 亿元,成为中山对接深中通道的门户枢纽。 二、先进制造引领,产业升级步伐加快 在智能制造领域,某智能装备项目投资 20 亿元,建设工业机器人生产线,预计年产机器人 1 万台,服务珠三角制造业升级。生物医药领域,康方生物全球研发中心项目投资 30 亿元,重点研发创新抗体药物,建成后年研发投入超 10 亿元,有望突破肿瘤治疗领域 “卡脖子” 技术。这些项目将推动中山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8% 以上。 三、基础设施先行,提升区域承载能力 交通项目方面,南外环道路改造工程投资 18 亿元,升级为双向 8 车道,缓解中心城区交通压力;珍家山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容项目投资 5 亿元,日处理能力提升至 15 万吨,改善岐江水环境。教育配套方面,古香林公园配套学校项目投资 8 亿元,建设九年一贯制学校,新增学位 2400 个,满足翠亨新区人才子女入学需求。 四、镇街协同发力,激活县域经济活力 各镇街结合自身特色推进项目建设,小榄镇的智能锁具产业园项目投资 10 亿元,集聚 30 家锁具企业,打造 “中国智能锁之都”;坦洲镇的跨境电商产业园项目投资 12 亿元,建设仓储物流、直播电商等设施,预计年交易额超 50 亿元。2022 年,中山计划实现镇街工业投资增长 15% 以上,形成 “一镇一品” 发展格局。
2022-02-18
-
【2022年云浮招商】云浮:大干快上推进项目建设 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
云浮:大干快上推进项目建设 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 一、压实责任强化督导,项目建设提速增效 云浮市以 “项目为王”,市领导牵头挂帅重点项目专班,2022 年首批推进 100 个重点项目,总投资超 800 亿元。在新兴县,县委常委李耀强带队调研产业园区项目,要求严把质量关,确保安全生产与疫情防控 “双到位”。截至 2022 年 3 月,全市新开工项目 32 个,其中亿元以上项目 18 个,包括广东明基水产预制菜加工基地、云浮新区数字经济产业园等。 二、园区基础设施升级,提升承载能力 云浮新区投入 10 亿元完善道路、管网等配套,新建标准厂房 20 万平方米,引进深圳转移电子信息企业 12 家。郁南县大湾工业园建设污水处理厂及集中供热系统,入园企业环保达标率提升至 100%,吸引华扬联众数字科技等企业落户。全市园区工业投资同比增长 25%,成为县域经济增长极。 三、招商引资精准发力,聚焦主导产业 实施 “产业链招商” 策略,围绕电子信息、生物医药、石材加工等产业,2022 年一季度签约项目 25 个,总投资超 150 亿元。其中,广东药科大学云浮医药产业园项目投资 30 亿元,建设研发中心及生产基地,预计年产值超 50 亿元;云浮国际石材产业城引进意大利萨克米集团生产线,石材加工精度提升至 0.1 毫米,产品出口增长 30%。 四、优化服务破解难题,保障项目落地 建立 “项目管家” 服务机制,为企业提供用地审批、环评办理等全流程代办,平均审批时间压缩 40%。针对石材企业融资难题,推出 “石材产业贷”,2022 年一季度发放贷款超 5 亿元。同时,开展 “银企对接会”,促成 10 家银行与 30 家企业签约,授信金额超 80 亿元,为项目建设提供资金保障。
2022-02-18
-
【2022年揭阳招商】揭阳:陆海统筹打造沿海经济带上的产业强市
揭阳:陆海统筹打造沿海经济带上的产业强市 一、抢抓湾区机遇,构建区域协同发展格局 揭阳市立足 “一核一带一区” 定位,主动对接 “双区” 建设,深化与汕头、潮州产业协作。在交通协同方面,粤东城际轨道揭阳段完成投资 35 亿元,广汕汕高铁揭阳南站主体工程封顶,未来将实现 1 小时直达广州、深圳。产业协作上,与汕头共建 “汕潮揭电子信息产业走廊”,2022 年 1 月签约的某智能终端项目,投资 12 亿元建设生产基地,预计年产手机模组 5000 万片,70% 供应潮汕地区企业。 二、港产城联动,培育临海产业集群 揭阳依托惠来沿海经济带,重点发展石油炼化、海上风电等产业。中石油广东石化项目累计投资超 600 亿元,2022 年进入设备调试阶段,投产后年炼油能力达 2000 万吨,带动化工新材料产业集聚。海上风电领域,粤东海上风电产业基地签约项目总投资超 200 亿元,涵盖叶片制造、电缆生产等环节,预计 2025 年形成年产值超 300 亿元的产业集群。 三、乡村振兴与生态保护并重,释放发展潜力 揭阳扎实推进乡村建设行动,2022 年计划建设 100 个乡村振兴示范村,培育省级农业龙头企业 10 家。在普宁、惠来等地推广 “农业 + 旅游” 模式,打造青梅深加工产业园和滨海旅游线路,2021 年全市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超 300 家,年接待游客超 500 万人次。生态治理方面,练江流域综合整治持续推进,2022 年新建污水处理厂 3 座,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提升至 90%。 四、政策赋能产业升级,优化营商环境 揭阳出台《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》,对技改项目给予最高 500 万元补贴,对新认定的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奖励 100 万元。2022 年 1 月,揭东经济开发区某不锈钢企业通过技改,生产效率提升 40%,能耗降低 15%。同时,推行 “揭商回归” 工程,设立 10 亿元产业发展基金,吸引在外企业家返乡投资,2022 年首批回归项目达 8 个,总投资超 50 亿元。
2022-02-18
-
【2022年韶关招商】韶关:500 亿元布局数据中心集群 打造大湾区 “算力枢纽”
韶关:500 亿元布局数据中心集群 打造大湾区 “算力枢纽” 一、“东数西算” 战略落地,韶关担当重要节点 韶关高新区被纳入粤港澳大湾区枢纽数据中心集群,规划投资超 500 亿元建设数据中心集群,重点承接广州、深圳等地实时性算力需求。根据规划,起步区需实现数据中心平均上架率不低于 65%,电能利用效率(PUE)控制在 1.25 以内,可再生能源使用率提升至 30% 以上。2022 年 1 月,首批 3 个数据中心项目开工,总投资 120 亿元,预计 2023 年建成投用。 二、绿色低碳引领,构建可持续算力生态 韶关依托丰富的风电、光伏资源,打造 “零碳数据中心”。某数据中心项目配套建设 100MW 光伏电站,年发电量超 1.5 亿度,可满足数据中心 30% 的用电需求。同时,采用华为 “间接蒸发冷却” 技术,将 PUE 值降至 1.18,每年节省电费超 2000 万元。韶关还计划建设储能项目,实现 “源网荷储” 一体化,提升电力系统稳定性。 三、产业协同发展,激活数字经济动能 数据中心集群将带动服务器制造、数据标注等上下游产业集聚。2022 年 1 月,韶关与深圳某服务器厂商签约,投资 30 亿元建设生产基地,预计年产服务器 50 万台。在应用场景方面,韶关与广州、深圳合作开展 “医疗影像云”“智慧交通” 等试点,推动算力与实体经济融合,预计 2025 年带动相关产业产值超 200 亿元。 四、基础设施配套,提升算力服务能力 韶关加速推进数据中心配套工程,新建 5G 基站 2000 个,实现数据中心集群 5G 全覆盖;升级韶关至广州、深圳的传输网络,时延降至 10 毫秒以内。同时,建设数据中心人才培训基地,与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开设大数据专业,年培养专业人才 1000 人,满足企业用工需求。
2022-02-18
-
【2022年广东招商】广东:打造 “一核两极” 港口集群 激活海洋经济新动能
广东:打造 “一核两极” 港口集群 激活海洋经济新动能 一、港口布局优化,构建世界级枢纽 广东省以珠三角港口集群为核心,粤东、粤西港口集群为两极,打造 “一核两极” 发展格局。珠三角港口集群 2021 年货物吞吐量超 30 亿吨,集装箱吞吐量占全国 1/3,深圳港、广州港跻身全球港口前十。粤东港口集群以汕头港为中心,2021 年吞吐量增长 12%,广澳港区二期工程建成,可停靠 10 万吨级船舶,成为连接东盟的重要节点。 二、智慧港口建设提速,效率显著提升 深圳港妈湾港区完成智能化改造,集装箱装卸效率提升 50%,综合能耗降低 30%,成为全球首个 “5G + 智慧港口”。广州港南沙港区推出 “区块链 + 跨境电商” 模式,通关时间缩短至 4 小时,2021 年跨境电商进出口额超 1000 亿元。全省港口推广应用岸电系统,2021 年替代燃油超 20 万吨,减少碳排放 60 万吨。 三、多式联运体系完善,降本增效成效显著 推进铁水联运、江海联运,珠海高栏港 — 广州铁路货运专线开通,货物周转成本降低 20%。佛山新港 — 深圳港 “组合港” 模式实现 “一次查验、全域通关”,2021 年运输量增长 35%。内河航运方面,北江航道扩能升级工程完成,千吨级船舶可直达韶关,带动粤北地区货物运输成本下降 15%。 四、港产城融合发展,产业集聚效应凸显 湛江港依托宝钢湛江基地、巴斯夫一体化项目,形成钢铁、化工产业集群,2021 年工业产值超 1500 亿元。汕头港周边布局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基地、华星光电产业园,预计 2025 年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。港口发展带动就业,全省港口从业人员超 50 万人,其中粤东西北地区占比超 30%,助力区域协调发展。
2022-02-18
-
【2022年广东招商】广州设计之都:大湾区设计产业新地标崛起
广州设计之都:大湾区设计产业新地标崛起 一、项目建设全速推进,打造产业集聚高地 广州设计之都项目位于白云区,总投资超 200 亿元,规划面积 140 公顷,涵盖设计研发、创意办公、展示交易等功能。2022 年虎年开工后,800 余名工人加紧施工,预计下半年投入运营。项目聚焦工业设计、建筑设计、时尚设计等领域,已签约入驻企业 80 家,包括华为广州研发中心、澳大利亚伍兹贝格设计公司等,目标集聚 300 家设计企业,年产值超 100 亿元。 二、政策扶持与产业协同,激发创新活力 白云区出台《设计产业发展扶持办法》,对入驻企业给予最高 500 万元落户奖励,租金补贴最高 30 元 / 平方米。建立 “设计 + 制造” 协同机制,与佛山制造业基地共建供应链平台,2021 年促成设计企业与制造业企业合作项目 50 个,设计服务收入增长 40%。举办 “广州国际设计周”,2021 年吸引参展企业 2000 家,交易额超 50 亿元,成为亚洲最大设计行业盛会。 三、基础设施与配套完善,提升承载能力 项目配套建设地铁 14 号线鹤南站,实现 30 分钟直达珠江新城。建设设计博物馆、人才公寓、国际学校等设施,其中人才公寓 1200 套,租金低于市场价 20%。引入广州城市规划展览中心,年接待访客超 50 万人次,成为城市形象展示窗口。 四、大湾区协同发展,拓展国际市场 广州设计之都与香港设计总会、澳门设计师协会建立合作机制,2021 年联合举办 “粤港澳设计大赛”,征集作品超 5000 件,推动设计标准互认。与深圳、珠海等地共建 “大湾区设计产业联盟”,2022 年计划推出 100 个 “设计 + 制造” 示范项目,目标带动区域产业升级,成为国际设计产业枢纽。
2022-02-18
-
【2022年江门招商】江门 “暖企惠企十条”:28 项措施精准赋能经济 “开门红”
江门 “暖企惠企十条”:28 项措施精准赋能经济 “开门红” 一、用工保障:多维度破解企业用工难题 江门市 “暖企惠企十条” 聚焦用工痛点,推出 “共享员工” 补贴、职业技能培训等政策。对开展员工技能提升培训的企业,按每人 500-2000 元标准给予补贴,2022 年计划培训 10 万人次。同时,建立跨区域用工协作机制,与广西、云南等地签订劳务合作协议,2022 年 1 月已组织 30 家企业赴外地招聘,达成就业意向超 2000 人。 二、增产增收:真金白银激励企业扩产增效 政策对一季度产值同比增长超 20% 的规上工业企业,给予最高 50 万元奖励;对新升规企业一次性奖励 20 万元。某摩托车制造企业通过政策激励,新增生产线 2 条,一季度产值同比增长 35%,获奖励 30 万元。此外,对购买本地新能源汽车的企业,给予每辆最高 1 万元补贴,2022 年 1 月拉动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 40%。 三、融资支持:多元化渠道缓解资金压力 江门市设立 20 亿元中小微企业纾困基金,推出 “江惠融” 线上融资平台,2022 年 1 月为企业匹配资金超 50 亿元。对首次获得银行贷款的小微企业,给予最高 5000 元贴息;对知识产权质押贷款,给予最高 50 万元补贴。某科技企业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获得贷款 800 万元,解决了研发资金短缺问题。 四、消费扩容:多场景激发市场活力 政策推出 “乐购江门” 消费券活动,2022 年 1 月发放消费券超 5000 万元,直接带动消费超 5 亿元。在文旅领域,对春节期间开放的景区给予门票收入 20% 补贴,开平碉楼等景区接待游客增长 30%。同时,支持跨境电商发展,对新入驻跨境电商园区的企业,给予前三年租金全免政策,2022 年 1 月新增跨境电商企业 25 家。
2022-02-18
-
【2022年广东招商】广东车企:产能升级与芯片突围 冲刺开门红
广东车企:产能升级与芯片突围 冲刺开门红 一、小鹏汽车肇庆基地:智能化生产引领新速度 小鹏汽车肇庆智造基地 2022 年全面升级生产线,引入激光雷达装配线、智能检测系统,产能提升至年产 30 万辆。为应对 “缺芯” 挑战,建立芯片战略储备库,与高通、地平线等企业签订长期供应协议,芯片供应链周期压缩 30%。2022 年一季度交付量同比增长 150%,其中 P7 车型占比超 60%,成为新势力车企增长标杆。 二、一汽 - 大众佛山分公司:精准施策破解供应链难题 一汽 - 大众佛山分公司 2022 年销量目标 32 万辆,同比增长 35%。通过 “芯片动态分配系统”,优先保障热销车型(如探岳、高尔夫)芯片供应,订单交付周期缩短至 8 周。推动本地化配套,引入广东邦固化学科技有限公司等供应商,本地供应链占比提升至 45%,物流成本降低 12%。同时,加快电动化转型,ID.4 CROZZ 车型产能提升至年产 8 万辆,抢占新能源市场。 三、产业协同与政策支持,增强发展韧性 广东省出台《汽车芯片攻坚行动计划》,设立 20 亿元芯片产业基金,支持地平线、芯旺微电子等企业研发车规级芯片。建立 “车企 + 芯片企业 + 高校” 联合攻关机制,华南理工大学与广汽集团合作开发自动驾驶芯片,预计 2023 年流片测试。2022 年一季度,全省汽车产量同比增长 12%,其中新能源汽车增长 150%,成为稳增长重要力量。
2022-02-18
-
【2022年广东招商】广东氢能产业 “加速”:188 亿元项目攻坚 “卡脖子” 技术
广东氢能产业 “加速”:188 亿元项目攻坚 “卡脖子” 技术 一、氢能全产业链布局,粤水电联手乌海破局 2022 年 2 月,粤水电与兴邦科技、乌海市政府签署协议,计划投资 168-188 亿元,在氢电产业链展开合作。项目涵盖电解水制氢、氢燃料电池研发、氢能重卡制造等环节,其中氢燃料电池研发中心将重点突破膜电极、催化剂等核心技术,预计 2025 年实现国产化替代,降低燃料电池成本 30%。 二、政策驱动产业升级,广东氢能发展进入快车道 广东省将氢能产业纳入 “十四五” 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,提出 2025 年氢能产业产值超 500 亿元的目标。2021 年,粤水电已布局 15 个清洁能源项目,总投资 323.3 亿元,涵盖风电、光伏、氢能等领域。本次合作是其氢能战略的关键一步,项目建成后,预计年产氢能重卡 5000 辆,建设加氢站 30 座,构建 “制氢 - 储氢 - 用氢” 一体化网络。 三、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并重,突破应用瓶颈 在技术攻关方面,项目团队将开发高效电解水催化剂,目标将制氢成本降至 30 元 / 公斤以下;在应用场景方面,重点推动氢能在港口物流、矿山运输等领域的示范应用。乌海市政府提供土地、税收等政策支持,广东则发挥技术和资金优势,形成 “资源 + 技术” 跨区域合作模式。 四、氢能生态构建,助力 “双碳” 目标 该项目预计年减排二氧化碳超 100 万吨,相当于种植 5 万公顷森林。同时,带动储氢材料、氢安全检测等配套产业发展,预计新增就业岗位超 5000 个。广东省氢能协会表示,该项目将加速氢能从示范走向规模化应用,为大湾区氢能产业标准制定和跨区域协同提供样本。
2022-02-17
有想补充的信息?点我投稿

- 联系我们
- 企业入驻
